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

超越传统出版
影响未来文化

心理志愿者实录 | 24小时开机,把每份焦虑抚平

大年三十晚上,王鲜果老师正在看春晚,微信消息声不断传来,点进去,是王邈老师在群里发了一条关于筹备支援武汉战“疫”心理志愿者团队的信息。“愿意参与的请回复”, 一声简短的号召,在群内激荡起层层波澜,大家迅速响应接龙,一个接一个头像在屏幕内滚动,“我可以!”“我参加!”“第一时间听从安排!”短短十来分钟,近40人参与报名,加入志愿者微信群。王鲜果也是其中一员,“我一看到信息就马上回复,感觉已经挺快的了,可还是第5个”。第二天,志愿者人数持续增加,到中午的时候,人数已经超过230人。

 

这群来自天南海北,相拥在一个群里的兄弟姐妹,在此之前就不间断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变化,如今终于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了,大家心里都很激动。但是,有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,“团队怎么管理?怎么运行?”“这么多人在一起,怎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把这个事情干好?”“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个的优势?”……王邈老师迅速设定了志愿者必备的三个条件: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、系统接受过心理咨询技术培训、执业三年以上经验。经过层层把关最终筛选出精兵强将101人,按照从业经历、专业特长分小组,迅速搭建起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,团队下设专家督导组(主要是具有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经验的志愿者)、对外宣传组(未进入101人名单者均编入对外宣传组)、组织管理组、后勤保障组,由1号志愿者王邈老师统一调度指挥。

 

成为志愿者这么多天来,5号心理志愿者王鲜果一直在“单位人员”“社区志愿值守者”“心理志愿者”“妈妈”这四个角色中循环切换:要做好战“疫”线监督检查的本职工作,要协助社区推动宣传工作,要不定时处理求助者的问题全力给予心理疏导,还要给家中孩子做饭。这段时间,孩子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,“妈妈,您这段时间当了2个志愿者,可比平时正常上班忙多了!”求助信息一旦来了,志愿者们也顾不上白天黑夜,第一时间就要把帮助求助者这个事情完成。

 

此前,因为怕影响孩子的休息和学习,王鲜果在家里手机一般开静音。但自从开始了心理志愿者工作之后,她把心理志愿者群、小组分群等全部调回有声状态,这样一旦群内有动态,或者有求助者直接加微信,能够做到及时响应。“要让求助无门槛,添加我没困难,随时随地可以叫我,不能耽误了任何一条求助信息。心理上能承受多少,一个人才能担当多少。要做的还很多。”

 

王鲜果只是101位优秀的心理志愿者中的一员,还有2号志愿者张耘菲、39号志愿者高冰琪、36号志愿者景利、82号志愿者李本修、19号志愿者陈尚谦等。大家都自我加压,马力全开,高速运转。据统计,从成团那天到2月23日,团队共累计咨询67例,咨询时长3518分钟;各类宣传资料点击人次达50多万人次。在采访中王邈说:“国家和同胞有困难,作为心理工作者,要在战‘疫’时期第一时间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,不图名、不图利,只想踏踏实实把志愿者该做的事情做好,哪怕只是给大家一点点的帮助,我们都会觉得值了!”日常聊天中言语走极简风的王邈老师,在谈到心理救援时说话节奏总不自觉加快。他们一方面肩负着团队整体管理与各方协调的责任,另一方面自己还要对求助者进行心理疏导,工作量与压力不言而喻。

 

24小时,不分白天黑夜,志愿者变成了手机一头的心灵“守护人”。“可能每天都差不多要忙到夜里11点多,最晚的一次聊到了凌晨。”王鲜果老师说,求助者有打来电话的,有发送语音的,也有打字的,她们会充分尊重求助者的沟通方式,针对每一位求助者,先认真倾听,充分找到问题根源之后再对症下药。基本上每次沟通都在一个小时左右。求助者在经过心理志愿者的帮助后,焦虑的情绪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。

 

有一位求助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极具典型性。该求助者有一次从超市买菜回家之后,开始惶恐,觉得自己全身都被细菌和病毒包裹,怎么消毒都没办法缓解他内心的恐慌和焦虑。王鲜果老师对他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估,用了50多分钟让他的情绪舒缓了下来,能放松地进入较好的睡眠状态。一周之内,王鲜果老师运用了倾听、共情、积极想象、心理暗示、系统放松等方法为他做了2次心理疏导。现在,他已经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轨道上来了。

 

“个人力量毕竟有限,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我们的志愿者团队,让更多的求助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帮助。”王鲜果表示,群里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,在疫情暴发之初他们迅速集结,希望能够成为官方之外的一股有力救援力量。大家在一段时间的救助工作结束后,总会在群里聊一聊,讲讲感受、分享经验、传递温暖。虽然都是无偿在为他人服务,但大家都心怀感激,充分感受到了助人的幸福与快乐。在与求助者沟通的过程中,他们对自己、对生活、对世界,都有了更深刻、更透彻的感悟。

 

【心理健康小贴士】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重大疫情发生后,人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慌和焦虑,这属于应急反应,是人自身启动自我防御机制的结果,是正常的。

基于此,对于大众来说,我们的建议如下:

一、加强个人防护,讲究个人卫生。比如,采取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勤通风、不扎堆、不聚集等措施,阻断传染源,使自己和家人做到安全防护。

二、从官方渠道获得权威消息。比如,“新闻联播”“学习强国App”等渠道获取疫情防控信息,不信谣、不传谣。

三、制定合理的生活和学习计划,增加可控感可支配感。比如,做美食、看书学习、种花浇水、打扫卫生、锻炼身体等。

四、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。比如,与家人一起谈心,与信赖的朋友在网上聊天,相互支持、相互安慰、相互鼓励等。

五、运用放松法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放松。比如,听听音乐、练习瑜伽、练习八段锦等。

 

有了稳定的情绪,营养又跟得上,身体免疫力自然就会提高,战“疫”能力也自然会变得更强。如此,身心会形成良性循环,恐慌和焦虑程度自然会降低。身心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,就能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种比较积极的精神状态。

相信通过采取以上种种措施,接收正确的信息,增强对时间的可支配感,学会放松身心等等,人们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和平复,从而降低对未来的恐慌感,增强可控感、可支配感,以有效应对当前的疫情。

【有心理咨询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会提供相关支援服务和保护隐私。】

评论 ( 43 )
热度 ( 1160 )
  1. 共1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 | Powered by LOFTER